卖豆腐的老李:一块豆腐暖了半座城
清晨五点,天还没亮,老李的豆腐坊已经飘出豆香味。他佝偻着腰推石磨的身影,成了梧桐巷最早的风景。
『要磨够三百圈才够细腻』老李总这么念叨。二十年前妻子病逝时留给他这个石磨,现在磨盘中央凹陷出月牙形的痕,记录着两万多个清晨的坚持。
去年冬天特别冷。环卫工张大姐扫雪时摔断了腿,老李知道后,每天清早多备三十斤豆腐。『热乎的豆腐脑,管够不要钱』的纸条贴在保温桶上,寒风中冒着白气。
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偷偷观察了半个月,突然红着眼眶拦住老李:『李叔,我是晚报记者...您知道吗?这些天白吃豆腐的,有偷偷放钱的,有留下感冒药的,还有帮您修好了三轮车...』
老李用皴裂的手擦擦磨盘:『我闺女当年治病,也是大伙十块八块凑的。这磨盘转一圈,良心就踏实一分。』
开春时巷口多了块木牌——『诚信豆腐摊』。没有价目表,只有一个铁盒。奇怪的是,盒里的钱总比卖出的豆腐多。
直到记者报道刊发那天,老李才从报纸上认出来:那个总来买最后一板豆腐的西装男,原来是分管民政的副市长。
现在梧桐巷的豆腐摊变成了爱心驿站。保温桶里的纸条换了内容:『需要帮助的请自取,方便的请补充』。而老李的石磨,依然每天准时响起,像这座城市温暖的心跳。
后记:今年重阳节,老李被授予『荣誉市民』称号。领奖时他兜里还揣着黄豆,说怕耽误明天做豆腐。台下有人拍到手心发红,那是二十年前被他资助上大学,如今已成儿科主任的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