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卖炭翁与山中狐仙的报恩
在很久以前,北方有个叫青松岭的小山村,村里住着个六十多岁的张老汉。张老汉无儿无女,靠着在山里烧炭为生。每天天不亮就背着竹篓上山,直到星星出来才背着沉甸甸的木炭下山。
这年冬天特别冷,腊月里连降了三场大雪。村里人都说山里的狐狸都饿得下山偷鸡了,可张老汉的破草屋前却总有人放些冻僵的野兔、山鸡。有天夜里,张老汉故意装睡,听见窸窸窣窣的响动,眯眼瞧见个穿红袄的小姑娘正往他门前放东西。
第二天,张老汉顺着雪地上的小脚印找到山坳里,发现个被兽夹夹住后腿的白狐狸。那狐狸见了他也不挣扎,眼里竟滚出泪来。张老汉想起年轻时听老人说过,这山里住着修行的狐仙,连忙打开兽夹,还撕下衣襟给狐狸包扎。
开春时,县里来了征粮的衙役。张老汉交完税粮,屋里就只剩半袋麸皮。这天他正熬着野菜粥,忽然听见敲门声。开门见是个陌生的货郎,说是走路崴了脚,想讨碗水喝。张老汉把人让进屋,把锅里本就不多的粥分了大半给人家。
货郎临走时留下个青布包袱,说是谢礼。张老汉打开一看,竟是二十两雪花银!包袱里还有张字条,上面画着只白狐狸叼着灵芝。后来张老汉用这钱买了头小毛驴,又在山脚开了片荒地。奇怪的是,他种的庄稼总比别家长得好,连旱年都能丰收。
村里王财主眼红,硬说张老汉偷了他家祖传的聚宝盆。有天夜里带着家丁来搜,翻箱倒柜时,突然所有灯笼都灭了。月光下只见上百双绿眼睛围着院子,吓得王财主当场尿了裤子。这事过后,再没人敢欺负张老汉。
张老汉活到九十九岁那天,村里人看见他骑着毛驴往深山里去,驴背上还蹲着只雪白的狐狸。后来猎人说在最高的悬崖上,发现个摆满鲜果的石台子,正中立着块碑,刻着『恩公张善人之位』。
如今青松岭的老人教育孩子还会说:做人要像张老汉,甭管对方是人是仙,存颗善心总会有好报。山里的狐狸早不见了踪影,可每到丰收年景,总有人看见月圆之夜,悬崖上有盏红灯笼晃啊晃的,像是给迷路的人指方向。
(故事取材于河北易县民间传说,结合《聊斋志异·小翠》中狐报恩元素改编)
张老汉的善举看似平常,却藏着大智慧。给狐狸解夹时不求回报,待落魄货郎仍倾囊相助,正是这种纯粹的善良打动了修行百年的狐仙。故事里那些神奇报恩,实则是人性光辉的映照——王财主带人闹事那晚,后来村民发现是上百只野猫蹲在墙头,哪有什么绿眼睛的妖怪。
最动人的细节在结尾:悬崖上的供台其实不存在,是村里感恩的猎户们编的。但代代相传的红灯笼传说,让青松岭至今保持着夜不闭户的风气。每年腊月,村民都会自发往深山里送些年货,说是给‘守山的狐仙爷爷’,其实都便宜了过冬的野生动物。
这个温暖的故事告诉我们,善行就像山里的回声,你送出什么,终究会听见什么。那些看似神秘的因果,不过是人间善意的循环。如今青松岭后山已建成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确实发现过罕见的白化狐狸,这大概就是现实给传说最好的回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