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树下的秘密:三代人的守护与传承
在青山村东头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据县志记载已有四百多岁。粗糙的树皮上刻着深浅不一的划痕,那是村里几代人用镰刀记录年份的痕迹。
1998年夏天,十二岁的春生跟着爷爷来树下乘凉时,发现树根处露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盒。爷爷颤抖着双手挖出盒子,里面竟是本泛黄的线装书,记载着抗战时期村民们藏在树洞里的粮食救活了三个八路军伤员的故事。书页间还夹着张发脆的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此树养人,人当护树"。
那年长江发洪水,村里接到紧急撤离通知。春生半夜偷跑回老槐树,学着爷爷当年用油布裹住树干。洪水退去后,别的古树都倒了,唯有老槐树歪着身子发了新芽。这事上了省报,林业局专家来看后说:"树根周围有人工垒的泄洪渠,至少维护了三十年。"
2016年开发商看中这块地,春生已经当上了村支书。他带着乡亲们翻出县志记载,又请来省文物局的专家。检测那天,八十岁的爷爷坚持要亲眼看着。当仪器显示树心确实有个两米深的天然树洞时,老人从轮椅上站起来摸了摸树干:"当年伤员藏身的树洞,现在轮到我们来守着了。"
如今老槐树成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树下立着块青石碑。春生的女儿每周都带着小伙伴们来清扫落叶,孩子们总爱趴在树根上听动静。去年冬天修复树洞时,工人们又在里面发现个塑料盒——装着2008年地震后,村民们自愿捐给灾区的汇款单存根。
今年清明,三代人照例在树下祭扫。春风拂过,老槐树飘落几片新叶,正巧落在刻着"人养树一时,树养人百年"的新碑文上。
1998年夏天,十二岁的春生跟着爷爷来树下乘凉时,发现树根处露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盒。爷爷颤抖着双手挖出盒子,里面竟是本泛黄的线装书,记载着抗战时期村民们藏在树洞里的粮食救活了三个八路军伤员的故事。书页间还夹着张发脆的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此树养人,人当护树"。
那年长江发洪水,村里接到紧急撤离通知。春生半夜偷跑回老槐树,学着爷爷当年用油布裹住树干。洪水退去后,别的古树都倒了,唯有老槐树歪着身子发了新芽。这事上了省报,林业局专家来看后说:"树根周围有人工垒的泄洪渠,至少维护了三十年。"
2016年开发商看中这块地,春生已经当上了村支书。他带着乡亲们翻出县志记载,又请来省文物局的专家。检测那天,八十岁的爷爷坚持要亲眼看着。当仪器显示树心确实有个两米深的天然树洞时,老人从轮椅上站起来摸了摸树干:"当年伤员藏身的树洞,现在轮到我们来守着了。"
如今老槐树成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树下立着块青石碑。春生的女儿每周都带着小伙伴们来清扫落叶,孩子们总爱趴在树根上听动静。去年冬天修复树洞时,工人们又在里面发现个塑料盒——装着2008年地震后,村民们自愿捐给灾区的汇款单存根。
今年清明,三代人照例在树下祭扫。春风拂过,老槐树飘落几片新叶,正巧落在刻着"人养树一时,树养人百年"的新碑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