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子:一场跨越人仙的奇缘

admin1天前未分类8

在很久很久以前,南方有一座云雾缭绕的青山,名叫翠微山。山下住着一位名叫阿诚的年轻樵夫,他每日上山砍柴,却总会在腰间别一把小锄头。

这日清晨,阿诚像往常一样上山。走到半山腰时,忽然听见细微的呻吟声。他拨开灌木丛,发现一只受伤的白鹿,右腿被猎人的铁夹死死夹住,洁白的皮毛上沾满血迹。

'别怕,我来帮你。'阿诚轻声安慰,用随身携带的小锄头撬开铁夹。他撕下衣袖为白鹿包扎,又采来止血的草药敷在伤口上。白鹿温顺地舔了舔他的手心,一瘸一拐消失在密林深处。

三天后,阿诚在砍柴时遭遇暴雨。他在山洞避雨时,竟发现洞内石桌上摆着热腾腾的饭菜。更奇怪的是,此后每日他都能在山洞找到新鲜果蔬,有时还会出现治愈伤病的草药。

某个满月之夜,阿诚假装离开后又悄悄返回。他看见一位白衣女子正在摆放食物,月光下她的身影泛着淡淡银光。'仙子请留步!'阿诚忍不住唤道。女子回首嫣然一笑,正是那只白鹿所化。

'我是山中鹿仙,感念恩公相救。'仙子告诉阿诚,这座山其实住着许多弱小的山精,常被猎户伤害。她请求阿诚帮忙在村民间传播保护生灵的道理。

从此阿诚成了'巡山使者'。他教村民用草药替代捕猎,带领孩童认识山中的珍稀植物。渐渐地,翠微山恢复了生机。每年春天,总有人看见白鹿带着幼鹿在云海中嬉戏,而阿诚的小木屋前,永远会莫名其妙长出最好的药材。

二十年后,百岁高龄的阿诚安详离世。村民们把他葬在最初相遇的山洞旁。第二年春天,坟头开满罕见的七色花,两只白鹿在花丛中久久伫立。有樵夫说,那天听见了悠扬的笛声,像是来自云端的告别。

如今翠微山已成为自然保护区,山脚的博物馆里陈列着阿诚用过的药锄。导游总爱讲述这个故事,最后总要指着山林说:'你们听,风里是不是还有鹿铃在响?'

这个传说在当地县志中有明确记载。光绪年间的《翠微山志》提到:'樵夫陈某救白鹿,后得山灵馈赠,寿至期颐。'山中至今保留着'鹿仙洞'景点,洞壁上的古老壁画似乎讲述着某个关于报恩的故事。每年三月三,村民们仍会自发上山悬挂祈福的木铃,他们说这样能听见仙子与樵夫的脚步声。

相关文章

善良的老鞋匠与神秘乞丐的报恩奇缘

在江南水乡的古镇上,有位年过六旬的周老鞋匠。他的铺子不过五平米,却因手艺精湛闻名乡里。每天清晨,总能看到他戴着老花镜,用长满茧子的手指捏着银针在鞋底穿梭,针脚密得能防住三月的烟雨。那年腊月廿三,北风卷...

善良的阿婆与神秘茶壶:一碗热茶温暖整个村庄

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下,有个名叫溪头村的小村庄。这里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陈阿婆,她总爱在自家门前摆个粗陶茶壶,壶身上有道醒目的裂纹,像是被金线修补过。那年寒冬特别冷,村里来了个衣衫单薄的外乡人。他颤抖着敲...

老槐树下的诺言:一个跨越六十年的诚信故事

在鲁西南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树干上深深浅浅的沟壑诉说着它三百年的沧桑。村口杂货铺的赵大爷总爱在树荫下给孩子们讲故事,其中最动人的,是关于他父亲赵守根和一枚银元的故事。1943年的寒...

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一碗热粥换来的奇缘

深秋的雁鸣山层林尽染,伐木为生的老周却愁眉不展。连着三天的暴雨冲毁了进山的小路,家里最后半袋糙米眼看就要见底。这天清晨,他裹紧补丁摞补丁的棉袄,踩着泥泞往深山走去。‘咔嚓’——枯枝断裂的声响惊得老周汗...

善良的卖粥婆婆:一碗热粥温暖整个寒冬

在北方的一个小县城里,有一位年近七旬的李婆婆,她在老街的拐角处摆了一个粥摊。每天清晨四点,当整座城市还在沉睡时,李婆婆就已经开始熬粥。她的小摊没有招牌,但飘散的粥香就是最好的广告。李婆婆的粥摊有个不成...

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一碗热粥换来的奇缘

初冬的太行山脚下飘着细雪,老樵夫赵大柱裹紧补丁摞补丁的棉袄,踩着咯吱作响的冻土往家走。突然,山道旁的乱石堆里传来微弱的呜咽声,拨开枯草一看,竟是个冻得嘴唇发紫的灰袍老道。'道长醒醒!'赵大柱顾不得肩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