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老张的传家宝:一把刻满善缘的尺子
在青石镇的老街上,有个不起眼的木匠铺子,门楣上挂着‘张记’的褪色匾额。六十岁的张守义总爱坐在门槛上,摩挲着怀里那把泛黄的木尺。这尺子比寻常的短三寸,上头歪歪扭扭刻着十几道划痕,每道痕里都藏着一个让全镇人红了眼眶的故事。
二十年前腊月里,镇小学的房梁突然塌了半截。当时刚查出肝硬化的张守义,连夜扛着木料去抢修。完工时咳血染红了刨花,校长要付钱他死活不收,只在尺子上刻下第一道痕:‘娃娃们读书的屋檐,得结实’。
尺子上的第七道痕,是给孤寡老人王阿婆打的最后一口棺材。那年暴雨冲垮了山坟,张守义在泥水里泡了两天,把王家祖坟修缮得比新坟还齐整。老人颤巍巍端来珍藏的米酒,他仰头喝干后掏出尺子:‘您老百年后睡的地方,得安稳’。
最深的划痕在尺子正中间。零八年地震时,他徒手从废墟里刨出七个孩子,指甲全翻了起来。后来记者来采访,这个省级劳模却躲在铺子里修课桌椅,尺子上新刻的凹痕还沾着木屑:‘娃们明天上课要用的’。
去年冬至那晚,癌症晚期的老张被抬进医院时,全镇人打着灯笼来送。护士发现他怀里紧攥着那把怪尺,十五道刻痕在月光下像会发亮。主治医生悄悄抹眼泪——三年前医院儿科改造,这个倔老头白干了三个月木工活。
如今那把尺子供在镇史馆里,解说员总说木头带着体温。而青石镇的新生儿取名,总爱带个‘义’字。